1、伤残引发的问题:
(1)身体功能方面;(2)心理社会方面;(3)职业方面。
2、伤残适应的阶段:
(1)觉察(震惊或否认);(2)接受(抑郁或愤怒);(3)适应(承认或接受)。
3、康复辅导(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)
(1)个案辅导:根据工伤职工或家属所处的适应阶段,做出适当的沟通,建立合理的概念或目标;鼓励他们正面表达情绪,发现和激发潜能;协助订立可实现的具体目标及有效措施,处理面对的现实问题或困难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;与工伤职工讨论及示范新的及适当的行为模式,探讨未来生活模式的安排。
(2)小组辅导:利用小组的形式,使用小组成员之间的朋辈支持和相互的分享,或工伤康复互助组“过来人”的经验,协助工伤职工学习情绪表达、建立适当的目标,共同探讨、协助推动组员进步。
4、社区的实践活动:组织工伤职工,参与真实的社区中活动,如小型聚会、购物、郊游、贩卖、工作岗位实习等等,使工伤职工体验到自己的能力,还原全人的角色。
5、社区支持:为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社区的工伤职工提供出院跟进服务。
6、伤残适应典型案例
(1)基本资料
雷某,男,32岁,湖南人。受伤情况:2009-4-5工作时电路起火,造成全身23%烧伤,主要集中在面部及双手。家庭背景:已婚,妻子在同公司工作,儿子四岁,在老家由岳父母照顾。公司关系:在东莞某电子厂工作一年,工伤后公司积极跟进,提供充足的医疗照顾,与公司关系良好。
(2)入院初期伤残适应情况:
难以接受面部的改变,不敢照镜子,不愿看到一起受伤的病友(不愿以这种形式看到自己容貌)社交退缩,拒绝参与病友间集体活动(外出散步、打麻将、卡拉OK等);自我效能低,认为自己难以完成工作任务,且无能力重新就业;情绪波动,易烦躁、发脾气;对妻子因埋怨照顾自己的辛苦而心存内疚、自责;
(3)介入措施:
1、个案辅导(每周一次)
对个案感受表达同感、建议良好的信任关系;鼓励个案正视伤残事实,接受伤残所带来限制;
挖掘个案自身潜力,提升自我效能;
2、小组辅导
鼓励个案在妻子的陪同下外出、参与同路人小组活动,拓展社交网络,提升自信心;鼓励个案参与社区适应小组,适应伤残
3、资源链接
转介技能培训、技能小组,鼓励个案习得新技能
(4)出院时伤残适应情况:
乐观看待伤残事实及病情预后,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目光关注;积极参与集体活动,社交范围扩展;自我效能高,正面评价自身劳动能力;习得情绪管理技巧;培养新的兴趣爱好(网络、外出等);
